2024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艰苦奋斗、自律自强,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与运行、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防治工艺和设备研发能力,能在政府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业企业等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土壤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工作,能胜任环境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符合环境标准和满足特定环境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
4. 研究:能够基于工程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方案设计、样品采集和测试、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报告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化工程工具和信息工具并进行相关的开发工作,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或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团队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了解环境领域的国际动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的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毕业
要求
|
指标点
|
支撑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
1.1能够将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能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和数据处理
|
高等数学(理工)B1-B2、线性代数、大学物理1、大学物理2、环境工程原理
|
1.2掌握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了解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基本原理
|
大学物理1-2、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1.3能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工程设计、控制和改进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金工实习(非机类)1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
2.1能够运用测试技术和工程基础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关键点和参数
|
计算机基础1、大学物理实验、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染控制工程实训
|
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原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过程
|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2.3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能够理解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多种途径,通过综合论证,得到有效结论
|
分析化学实验、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1能根据环保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环境工程设计的目标和技术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污染治理新技术、污染控制工程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
3.2能够集成环境工程污染控制单元过程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钢铁钒钛安全与环保、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3.3能在环境、安全、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和经济指标衡量和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环境监测实训
|
3.4能用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呈现环境工程设计的成果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污染控制工程实训
|
毕业要求4:研究
|
4.1掌握复杂环境问题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
|
4.2能够从技术、原理角度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
分析化学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4.3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
5.1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和信息软件,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
计算机基础1、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5.2具备运用计算机、绘图工具和实验分析技术工具对复杂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计算
|
工程制图与CAD基础、环境监测、毕业设计(论文)
|
5.3能够应用现代工具,对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并了解其局限性
|
计算机基础2(Python含实验)、大学物理实验、仪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
6.1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
金工实习(非机类)1、环境监测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
6.2能够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的合理性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认识实习
|
6.3熟悉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
6.4能够客观评价复杂环境工程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环境工程原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钢铁钒钛安全与环保、生产实习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7.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掌握相关环境标准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概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
7.2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在环境工程设计方案中考虑,并加以改进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污染控制工程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
8.2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承担宣传环保理念,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的社会责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技能、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概论
|
8.3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规范,并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
|
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生产实习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
9.1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正确理解个人、团队成员和团队之间的关系与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
体育1-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
9.2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团队需求承担相应的角色,履行相应的职责
|
军事理论+技能、大学外语1-3、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
|
毕业要求10:沟通
|
10.1能够通过图纸、报告等形式沟通和交流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
|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钢铁钒钛安全与环保、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10.2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讨论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
体育1-4、计算机基础2(Python含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概论、环境监测实训
|
10.3能够了解环境领域的国际动态,扩展国际视野,能够就环境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
|
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1-3、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污染治理新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
11.1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以及环境工程实践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
形势与政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规划与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
11.2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各种环境工程实践,指导工程实践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
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数学(理工)B1-B2、环境监测
|
12.2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发展需要调整学习内容,具备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发展的能力
|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污染治理新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四、课程目标矩阵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科类
|
课程目标
|
核心课程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工学
|
通过学习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构筑物、基本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计算,使学生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工艺和原理,常规治理设备的工作性质和技术性能,污水处理厂的系统布置、流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能够从工程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水污染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开始介绍,分析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引入水文化相关内容,充分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介绍我国水污染控制治理的发展和演变,使学生认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性,获得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工学
|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大气污染物“生成控制-生成后控制-稀释扩散控制”工程体系中典型技术方法及工艺设计,了解当前大气环境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大气污染防治新理念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复杂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系统分析、科学研究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升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水平,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坚定学生建设美丽新中国的理想信念。
|
环境工程原理
|
工学
|
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掌握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等。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工学
|
通过学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基本知识和技术工艺,理解并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精神,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典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工艺和设备,结合课程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具备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解析其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优缺点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建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环境监测
|
工学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结果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布点、采样、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污染源调查、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等奠定基础。培养爱岗敬业、遵守工作制度、团队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岗位需要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工学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处理工艺的原理、作用、计算方法、构筑物构造、运行方式、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工艺流程的组成。了解污水厂和大气污染控制设备的建设程序及设计步骤,掌握工业废水、废气的常用处理方法,了解不同工业废水废气的特点及采用的工艺流程。树立学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提升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彰显大国担当,树立学生爱国意识,体现工匠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理学
|
学习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微生物的结构和特点、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及生态相关的知识,理解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环境污染物降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精神,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不同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掌握影响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固废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通过微生物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刻苦专研、认真踏实的优秀品质。通过学习常用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和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存在的研究难点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激发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
|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环节)165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15学分,且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达标方能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结构
全部课程
165学分
|
必修课程
139学分
|
选修课程
26学分
|
课程模块
|
通识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专业课程
|
实践环节课程
|
通识选修课程
|
专业限选课程
|
学分
|
38.5
|
43
|
30.5
|
27
|
15
|
11
|
学分比例%
|
84.24
|
15.76
|
注:实践学分共51学分,所占比例30.9% (实践学分由课内实验学分5.5学分,独立设置实验课18.5学分,实践环节课27学分构成)。
七、课程修读计划
1. 必修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行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总计
|
理论
|
实践/实验
|
自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通识课程
|
20220000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2.5
|
40
|
36
|
|
4
|
40
|
|
|
|
|
|
|
|
考试
|
△○
|
20190939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5
|
40
|
36
|
|
4
|
|
40
|
|
|
|
|
|
|
考试
|
○
|
2022000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5
|
40
|
36
|
|
4
|
|
|
40
|
|
|
|
|
|
考试
|
△○
|
20220054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5
|
40
|
36
|
|
4
|
|
|
|
40
|
|
|
|
|
考试
|
○
|
2022005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4
|
|
4
|
|
|
|
48
|
|
|
|
|
考试
|
○
|
201908027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
|
8
|
8
|
8
|
8
|
8
|
8
|
8
|
8
|
考查
|
|
201905783
|
计算机基础1
|
2
|
32
|
|
28
|
4
|
32
|
|
|
|
|
|
|
|
考试
|
○
|
202300164
|
计算机基础2(Python)
|
2.5
|
40
|
36
|
|
4
|
|
40
|
|
|
|
|
|
|
考试
|
○
|
202300165
|
计算机基础2实验
(Python)
|
1.5
|
24
|
|
24
|
|
|
24
|
|
|
|
|
|
|
考查
|
|
201902899
|
体育1
|
1
|
26
|
26
|
|
|
26
|
|
|
|
|
|
|
|
考试
|
|
201902900
|
体育2
|
1
|
34
|
34
|
|
|
|
34
|
|
|
|
|
|
|
考试
|
|
201902901
|
体育3
|
1
|
34
|
34
|
|
|
|
|
34
|
|
|
|
|
|
考试
|
|
201902902
|
体育4
|
1
|
34
|
34
|
|
|
|
|
|
34
|
|
|
|
|
考试
|
|
201901239
|
大学外语1
|
3.5
|
56
|
50
|
|
6
|
56
|
|
|
|
|
|
|
|
考试
|
○
|
201901243
|
大学外语2
|
4
|
64
|
56
|
|
8
|
|
64
|
|
|
|
|
|
|
考试
|
○
|
201901247
|
大学外语3
|
4
|
64
|
56
|
|
8
|
|
|
64
|
|
|
|
|
|
考试
|
○
|
202000111
|
军事理论
|
2
|
32
|
32
|
|
|
32
|
|
|
|
|
|
|
|
考查
|
|
学科基础课程
|
201904295
|
高等数学(理工)B1
|
5
|
80
|
70
|
|
10
|
80
|
|
|
|
|
|
|
|
考试
|
○
|
201904297
|
高等数学(理工)B2
|
5.5
|
88
|
78
|
|
10
|
|
88
|
|
|
|
|
|
|
考试
|
○
|
201903791
|
线性代数
|
2
|
32
|
28
|
|
4
|
|
32
|
|
|
|
|
|
|
考试
|
○
|
201901216
|
大学物理1
|
2
|
32
|
30
|
|
2
|
32
|
|
|
|
|
|
|
|
考试
|
○
|
201901223
|
大学物理2
|
3
|
48
|
44
|
|
4
|
|
48
|
|
|
|
|
|
|
考试
|
○
|
201901229
|
大学物理实验
|
1.5
|
24
|
|
24
|
|
|
|
24
|
|
|
|
|
|
考查
|
|
201903394
|
无机化学
|
2.5
|
40
|
36
|
|
4
|
40
|
|
|
|
|
|
|
|
考试
|
○
|
201903406
|
无机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24
|
|
|
|
|
|
|
|
考试
|
△○
|
201908824
|
有机化学
|
3.5
|
56
|
50
|
|
6
|
|
|
56
|
|
|
|
|
|
考试
|
○
|
201908838
|
有机化学实验
|
2
|
32
|
|
32
|
|
|
|
32
|
|
|
|
|
|
考试
|
△○
|
201904027
|
分析化学
|
2
|
32
|
28
|
|
4
|
|
32
|
|
|
|
|
|
|
考试
|
○
|
201904035
|
分析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
24
|
|
|
|
|
|
|
考试
|
△○
|
201903441
|
物理化学
|
3.5
|
56
|
50
|
|
6
|
|
|
|
56
|
|
|
|
|
考试
|
○
|
201903463
|
物理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
|
|
24
|
|
|
|
|
考试
|
△○
|
201906665
|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
1
|
16
|
8
|
8
|
|
|
|
|
|
|
16
|
|
|
考查
|
|
202200438
|
仪器分析
|
2
|
32
|
8
|
24
|
|
|
|
32
|
|
|
|
|
|
考试
|
○
|
0910020017
|
工程制图与
CAD基础
|
3
|
48
|
24
|
24
|
|
|
|
48
|
|
|
|
|
|
考查
|
|
专业课程
|
202000382
|
环境工程原理
|
3.5
|
56
|
50
|
|
6
|
|
|
|
56
|
|
|
|
|
考试
|
○
|
202000076
|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
|
1
|
16
|
|
16
|
|
|
|
|
16
|
|
|
|
|
考试
|
○
|
201903468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试
|
○
|
201905215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2.5
|
40
|
36
|
|
4
|
|
|
|
40
|
|
|
|
|
考试
|
○
|
201905254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实验
|
1.5
|
24
|
|
24
|
|
|
|
|
24
|
|
|
|
|
考试
|
○
|
201902771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3.5
|
56
|
50
|
|
6
|
|
|
|
|
56
|
|
|
|
考试
|
○
|
202200441
|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
1.5
|
24
|
|
24
|
|
|
|
|
|
24
|
|
|
|
考试
|
○
|
202000058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试
|
◇○
|
202000059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
|
1.5
|
24
|
|
24
|
|
|
|
|
|
24
|
|
|
|
考试
|
○
|
201901150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3.5
|
56
|
50
|
|
6
|
|
|
|
|
|
56
|
|
|
考试
|
○
|
202200436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
|
1.5
|
24
|
|
24
|
|
|
|
|
|
|
24
|
|
|
考试
|
○
|
201905264
|
环境影响评价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试
|
○
|
201905235
|
环境监测
|
2.5
|
40
|
36
|
|
4
|
|
|
|
40
|
|
|
|
|
考试
|
◇○
|
201905241
|
环境监测实验
|
2
|
32
|
|
32
|
|
|
|
|
32
|
|
|
|
|
考试
|
△○
|
小计
|
112
|
1888
|
1370
|
380
|
138
|
370
|
434
|
338
|
418
|
176
|
136
|
8
|
8
|
|
|
注:△表示该课程为劳动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设置1学时劳动教育;四大化学实验课程中各设置1学时劳动教育;环境监测实验设置2学时劳动教育。☆表示该课程为产教融合课程。○表示该课程为学位课程。◇表示该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2. 选修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
|
|
行课学期
|
|
|
|
|
|
|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专业方向
|
修读学分
|
总计
|
理论
|
实
践/
实
验
|
自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专业限选课程
|
201907041
|
流体力学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查
|
|
|
7
|
201905226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查
|
|
|
201905219
|
环境工程专业
英语
|
1
|
16
|
14
|
|
2
|
|
|
|
|
|
16
|
|
|
考查
|
|
|
201903340
|
污染治理新技术
|
1
|
16
|
14
|
|
2
|
|
|
|
|
|
16
|
|
|
考查
|
◇
|
|
201905230
|
环境化学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查
|
|
|
202200224
|
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
|
1
|
16
|
14
|
|
2
|
|
|
|
|
|
16
|
|
|
考查
|
|
|
0905010045
|
环境工程概论
|
2
|
32
|
28
|
|
4
|
|
|
32
|
|
|
|
|
|
考查
|
|
|
202000043
|
环保设备基础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污染控制工程方向
|
4
|
201907957
|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
2
|
32
|
28
|
|
4
|
|
|
|
|
32
|
|
|
|
考查
|
☆
|
202000044
|
环境工程施工
技术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0910010066
|
钢铁钒钛安全与
环保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
09221037
|
工业生产及污染控制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200229
|
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生态修复方向
|
202200227
|
环境生态学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100046
|
环境土壤学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200225
|
生态工程学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200223
|
智慧环保概论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智慧环保方向
|
202200222
|
环境数据分析与建模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200226
|
工业大数据原理
与应用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1905903
|
计算机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202200221
|
环境工程仿真与控制
|
2
|
32
|
28
|
|
4
|
|
|
|
|
|
32
|
|
|
考查
|
|
推荐通识选修课程
|
201900016
|
《职业生涯规划》(一)
|
0.5
|
8
|
8
|
|
|
8
|
|
|
|
|
|
|
|
考查
|
|
|
0.5
|
201900017
|
《职业生涯规划》(二)
|
0.5
|
8
|
8
|
|
|
|
|
8
|
|
|
|
|
|
考查
|
|
|
0.5
|
201901194
|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一)
|
0.5
|
8
|
8
|
|
|
|
|
|
|
8
|
|
|
|
考查
|
|
|
0.5
|
201901193
|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二)
|
0.5
|
8
|
8
|
|
|
|
|
|
|
|
|
8
|
|
考查
|
|
|
0.5
|
通识选修课程
|
从学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目录中任选课程修读,其中以下四类推荐通识选修课程为必选课程,创业类课程必须达到2.0学分以上,美学类课程必须达到2学分以上,心理健康类课程必须达到1学分以上,思政类课程必须达到1学分以上。建议学生学期选课学分为:第一学期2分,第二学期2分,第三学期4分,第四学期3分,第五学期2分,第六学期2分。
|
|
15
|
合计
|
|
26
|
3.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实践周数
|
行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202000112
|
军事技能
|
2
|
2
|
2
|
|
|
|
|
|
|
|
考查
|
|
201906349
|
金工实习(非机类)1
|
1
|
1
|
|
|
|
1
|
|
|
|
|
考查
|
△
|
201905204
|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
2
|
2
|
|
|
|
|
|
|
2
|
|
考查
|
☆◇
|
202000057
|
污染控制工程实训
|
2
|
2
|
|
|
|
|
|
|
2
|
|
考查
|
☆
|
202100032
|
环境监测实训
|
2
|
2
|
|
|
|
|
|
|
2
|
|
考查
|
☆
|
201902810
|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
2
|
2
|
|
|
|
2
|
|
|
|
|
考查
|
|
201909592
|
认识实习
|
1
|
1
|
|
|
|
1
|
|
|
|
|
考查
|
☆
|
201902185
|
生产实习
|
3
|
3
|
|
|
|
|
|
3
|
|
|
考查
|
☆△
|
201900481
|
毕业设计(论文)
|
12
|
12
|
|
|
|
|
|
|
|
12
|
考查
|
☆◇○
|
|
安全教育
|
|
|
8
|
|
8
|
|
8
|
|
8
|
|
|
|
合计
|
27
|
27
|
2
|
|
|
4
|
|
3
|
6
|
12
|
考查
|
|
注:△表示该课程为劳动教育课程,《金工实习(非机类)1》设置8学时劳动教育内容,《生产实习》设置16学时劳动教育内容。☆表示该课程为产教融合课程课程。○表示该课程为学位课程。◇表示该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4. 第二课堂学分:共15学分,该类学分涉及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社团活动与工作履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