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二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第二课堂 >> 正文



【阳光·青廉说】寻迹火红岁月,讲述钢铁廉声
日期:2025-08-12 作者:

团队主题:阳光·青廉说—寻迹火红岁月,讲述钢铁廉声

实践地点:攀枝花市西区火红年华基地

实践人员:周璐迪、蒋雪莲、林婷婷

7月,“火红廉行”实践团奔赴攀枝花西区火红年华基地,开展“阳光·青廉说”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攀枝花火红岁月中的钢铁廉声。

“火红年华”基地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一个集科研、生产、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站在攀枝花西区这片滚烫的土地上,置身于“火红年华”教育基地,那些由钢铁铸就、汗水浇灌的岁月,仿佛从未走远。基地内的一砖一瓦、房屋内的陈列建设无一不彰显了当时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与钢铁廉声。

实践团队成员走过先辈们曾生活过的地方,通过一段段深入人心文字,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建设者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与当时清正廉洁、开放包容的时代品格,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最强“廉”声。

走过最令实践成员们印象深的三面墙。第一面墙市三线时光的沉浸回想,指尖拂过复刻的水泥厂信箱、斑驳的标语口号,历史不再遥远。来到第二面墙,是铁血成昆的钢铁脊梁。“攀枝花自诞生起就与成昆铁路紧紧相连。”这面墙以冰冷的铁轨、熔炉与火车为语言,讲述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第三面墙,是河门口的热血诗篇与西区建设的不朽丰碑!“大三线,热渡口,好耍不过河门口!”这首朴素的歌谣,唱响的是整个西区建设者共同的家园记忆与豪迈情怀。

通过切身地体会,了解了三线建设者的故事,作为在校大学生,当我们追寻这火红岁月的足迹,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点燃心中那团不灭的精神之火。面对时代新挑战,我们更需传承这“钢铁廉声”--将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纯粹信念,熔铸为今日攻坚克难的精神利刃;将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廉操守,内化为我们立身处世的道德准绳。

(编辑/张子萱;审核/巩元勇)

攀枝花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ICP备案号: 蜀ICP备05017906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