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成立于1996年,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园艺、应用化学、化工安全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生物化工、钒钛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控制与修复等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园艺专业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四川省教学综合改革“专业群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知行合一、化育天工”为办院理念,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从教的基本标准,执着于教书育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1人;有博士50人(在读3人);有全职外籍教师1人;有天府学者特聘专家1人、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天府峨眉计划青年科技人才1人,攀枝花市大地飘香农业优才2人,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攀枝花英才、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青技人才等市级专家19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有攀枝花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学院建有四川省发改委钛材料制备新技术研发中心、细鳞片石墨深加工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攀枝花市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中心等8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建有四川省绿色铬化工现代产业学院。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5项、市级109项、横向项目88项,科研经费累计2500余万元;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74余篇,其中SCI收录173余篇、中文核心2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省部级及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学会科技进步奖11项,出版专著32部。
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6000余平方米,设有互联化工实验中心、生物农业综合检测实验室、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实验室等30个教学实验室,与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学院有教学仪器设备1200台(套),总价值2600余万元。学院紧跟新工科、新农科发展趋势,与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及研究院扎实推进校院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案例获批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库;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35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基地2个。
学院努力为学生营造自律、自觉、自强的学习氛围,和阳光、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学实验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30%,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
更新时间: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