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在攀枝花市东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一场主题为“爱党爱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专题讲座在此举行。这是来自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大学生们,为社区儿童精心策划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活动通过知识浸润、英魂礼赞与行动指引三大维度,将爱国的种子深植于少年心田,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基层、践行使命的责任担当。
铭刻国家象征,筑牢精神坐标
讲座开篇,大学生志愿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领听众走进国家象征的庄严世界。“五星红旗的红色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就的革命底色,”主讲人李倩倩同学指着课件中清晰的国旗图示深情阐释,“左上方的五颗金星,最大一颗代表引领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环拱相随,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如众星拱卫北斗,共同照亮神州大地。”针对国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深刻内涵及其法律地位,志愿者结合《国歌法》重点解读,强调维护国家象征的严肃性,并讲述了设计者曾联松的动人故事,让抽象符号转化为可感可敬的民族记忆。
追寻先烈足迹,汲取信仰力量
课程第二篇章以“血与火的丰碑”为主题,志愿者用饱含敬意的声音,重现了三位革命烈士气壮山河的瞬间:
烈火真金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任凭烈焰吞噬身躯,十指深深扣入焦土,以超越生命极限的纪律性铸就永恒丰碑。屏幕上展示的慰问团锦旗题词“永垂不忘”,是对他钢铁意志的最高礼赞。
雪原脊梁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直至壮烈殉国。当残忍的侵略者剖开他的胃囊,发现其中仅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时,连敌酋也不得不低头承认:“大大的英雄!”其撼天动地的民族气节,令现场听众无不肃然动容。
舍身堵枪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在战友相继倒下、弹药耗尽的危急关头,毅然以血肉之躯扑向敌军喷吐火舌的枪眼,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胜利通道。他胸膛堵住的不仅是敌人的机枪,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宣言。“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是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至高信仰。”一位志愿者的叙述。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时代担当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志愿者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箴言,将讲座推向高潮—— “我们该如何爱国?”这一行动之问。课程巧妙结合学生身份,提出“爱国始于身边”的实践路径:在求知中成长、在修养中积淀、在集体中闪光、在感恩中前行。
“每天多认一个汉字,多记一个单词,多背一首古诗,这些看似微小的积累,都是我们学生报效祖国的基石。”一名小学生在分享环节认真地说道。志愿者进一步强调,了解国旗、国徽、党旗、军旗等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是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
红色种子播撒金沙江畔,青春实践赋能基层教育
讲座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大学生们将厚重的爱国主题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生动课程。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颗颗炽热的‘红色火种’,为暑期中的社区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实践团队队员杜怡新表示:“在国父孙中山先生‘做人最大事,即知如何爱国’的感召下,我们深入基层宣讲,自身也受到深刻洗礼。这堂讲座不仅服务于社区儿童,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对‘强国有我’誓言的躬身实践。”
本次“三下乡”团队开展系列红色讲座活动,让爱国情怀在服务社会的熔炉中淬炼升华,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编辑/张子萱;审核/刘东康)